最新動態
雄安是一座圍繞白洋淀的新區,環境優美,開發程度較低,反而有利于海綿城市建設。相關部門可以從新區的整體規劃著手,借鑒其他地區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果和經驗,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海綿城市示范區。
雖然雄安新區面臨多重水問題,加強與黑臭水體治理和綜合管廊建設協同推進,問題自會迎刃而解,也將為我國其他地區打造出一個海綿城市的新樣板,彰顯我國海綿城市的獨特魅力,為世界城區建設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
新區建設以海綿城市為突破口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明確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目前,海綿城市理念已被社會各界廣泛接受,地方各級政府正在加快實施以海綿城市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而雄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則更為復雜。
目前,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探索了適合我國不同地區和條件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為其他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提供重要的成功經驗,也必將為雄安新區的規劃和建設,尤其是構建一個包括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環境質量保障、洪澇防治、水生態保護等多重目標的新型雨水控制系統、制度建設和建設模式創新等方面都可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李俊奇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雄安地區實際是多重水問題并存,要綜合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等。做好雄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首先要找準突出問題,做好頂層設計。要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的原則,綜合采用源頭控制、過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等多種手段,認真優化技術路線和系統方案。
“白洋淀巨大的庫容,能夠對區域洪澇起到調蓄作用,為雄安新區提供安全保障。在雄安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可將雄安新區的雨水資源利用好,在控制新區內澇的同時,減少對地下水和白洋淀水資源的耗用。”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李俊奇。 生態環境治理將成新區重中之重
廣義的白洋淀是以小白洋淀為主體再加上周圍淀湖的總稱,現有大小淀湖143個,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其中,小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區中部偏南,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潴龍河等河流,承受上游三萬多平方公里的洪水,是大清河中游水量調節的重要樞紐,承擔著保衛天津、津滬鐵路、京九鐵路、華北油田和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任務,肩負數百萬公里耕地的除澇使命。
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董事長秦升益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說:“雄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要用創新的理念,堅持創新設計、規劃引領,從解決城市內澇和實現雨水儲存凈化和高效利用的角度出發,建立分布式地下隱形水庫,替代傳統的LID(低沖擊開發)技術,可以顯著改善城市排水系統,緩解城市缺水現狀,讓城市逐漸回歸自然的水循環處理方式。”
據悉,目前由于上游水庫攔截造成雨水徑流減少,無法滿足白洋淀生態用水。作為新區的肺,白洋淀的生態環境治理、水資源的再生利用,勢必將成為新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李俊奇認為,雄安新區所處地理位置整體上極度缺水。在這樣的背景下,雄安新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應綜合利用城市雨水資源,優化城市水資源配置,對于雄安新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地下水超采也是雄安新區缺水的原因。目前河北省平原超采區面積達6.7萬平方公里,累計超采水量達1200億方,超采量和超采區面積均占中國的1/3,相當于逾200個白洋淀。因此,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增加雨水下滲,回補地下水,恢復自然水文循環,這對于緩解新區地下水超采,涵養地下水資源,一定程度解決地下水漏斗問題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的海綿城市樣本看雄安
2014年末,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三部委聯合組織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目前已經開展了兩批共30個試點城市的建設工作,覆蓋了我國大多數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李俊奇表示,當前雄安新區整體開發程度較低,可以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新區建設的全過程,從區域的整體規劃,可以借鑒其他城市新區已經取得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果和經驗,在雄安新區建設的過程中全面落實海綿城市。
秦升益認為,雄安新區境內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開發程度低,如同一張白紙,反而有利于開發建設,可以從整體規劃布局上來實施開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然而,雄安新區存在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突出問題,污染的綜合治理勢在必行,這與海綿城市建設一脈相承。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排水、景觀、道路等多個專業領域,因而生態園林、基建等相關企業都將受益。雄安新區將以更開放的制度環境吸納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優秀企業與人才,激發企業積極性與創造性。
秦升益介紹,以沙漠沙為原料制造出的以透水磚和“蜂巢結構地下水庫”為代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鋪上之后上百毫米的降水量都能實現磚體的自身吸納,保證路面沒有積水,同時消除熱島效應。在透水磚的技術上,利用“蜂巢結構地下儲水空間”,分布式建設城市地下水庫。這些深深淺淺的地下水庫,既能迅速泄洪排澇,又能把寶貴的雨水資源收集利用,有效消除地表徑流,不形成內澇。這些地下水庫不占據地表空間可建設在廣場、草坪、停車場及人行步道下方,在實現調蓄功能的同時也不影響城市的美觀。
雄安新區建設與黑臭水體治理、綜合管廊建設協同推進,有望解決新區建設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海綿城市示范區,必將為京津冀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成功模式,也將為我國其他地區打造出一個海綿城市的全新樣板,進而突出和發揮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獨到之處,在新城新區建設方面為國際上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
轉自中國城市報-人民網